建设人才教育服务平台,全国建设人才培训考评服务定点单位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400-004-5166
首页 > 机媒体 > 人物故事 > 正文
关注一下,不做行业的局外人
官方微信公众号

许振超:与门机桥吊相依为命20年

中国起重机械网 / 2014-01-21
摘要: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全国总工会执委会委员、19所职高和职业院校的客座老师……都是“金牌工人”许振超的工作,但在他眼里,这些都是“兼职”。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全国总工会执委会委员、19所职高和职业院校的客座老师……都是“金牌工人”许振超的工作,但在他眼里,这些都是“兼职”。

“树我当典型不是树我个人,是树当代港口工人的形象,树当代产业工人的形象。大家把我树为典型,我就是一个‘旗手’,但我举旗不能自顾自往前走,不管后面有没有人跟;我还是要根在港口,魂在码头。”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队经理许振超说,“每次外出回来到码头看看工友还有和我相依为命20年的门机和桥吊很幸福,出差在外时真有些想这些‘老家伙’。”

2004年被树为新时期产业工人典型,各种学习许振超先进事迹的报告会和座谈会在全国各地纷纷举行,许振超的名字更是传遍了大江南北。但7年时间过去了,许振超依然那样朴实无华,勤奋好学、持续创新仍是他最大的人生追求。

记者去年1222日上午到许振超工作的码头采访。今年62岁、头发花白的许振超正在轮胎式龙门吊现场爬上爬下,查看机器运行情况并时不时与工友交流。“我后天要出去开会,所以抓紧时间再到现场来看看。”他说。

除了和工友交心、保证安全生产,许振超心思都放在了如何让工友工作环境更舒服、提高生产效率上。以前龙门吊都是烧柴油,既浪费又污染环境,噪声还大。“有时黑烟熏上来呛到扶梯上的工友,气喘不上来都可能让人掉下去,很不安全。”许振超说。

这件心事在许振超心里揣了十几年,即使“成名”后,他依然惦记着这件事。2004年,在港口的支持下,成立了以许振超为主的龙门吊“油改电”专题攻关小组。历时三年,振超团队终于攻克了世界港口共同面对的难题,让龙门吊从“吃油”改“吃电”。

“期间,我们差点走进了死胡同,老想着高、精、尖技术,遥控什么之类的都想过。最后从飞机空中加油上得到启发,发现最简单的方法其实就是最好的方法。2007年,我们完成了集装箱轮胎式龙门吊的‘油改电’,随后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和西欧的码头都纷纷效仿这一做法。”许振超告诉记者。

记者在现场看到,二十五六米高的门吊通过滑触线上的电力来回工作。现场没有柴油机燃烧后的滚滚黑烟,也没有往返各个堆场的插拔线工人。

现在许振超心里又有了一件心事,但目前还是保密的技术创新,将使生产效率提升10%以上。他希望今年这项创新能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尽快立项,将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

作为“金牌工人”,许振超还特别注意“传帮带”。振超团队从过去的250余人已壮大到现在的800余人,他带出来的高级职称工人59人,中级职称工人165人,高级技师9人,技师98人……

“现在国家还设了‘许振超技能大师工作室’,这给了我们一个互相交流、探讨技术难题的平台。今年我准备再购买一台桥吊模拟器放在工作室,让大家在这里练技术,熟悉先进设备。”许振超指着工作室报刊栏里的杂志说,“这些都是科学家看的书。我们工人看看很有好处,我们现在缺的就是这个。”

采访快结束时,有人问许振超的工友刘京俊:“你们许队现在都是人大常委了,开什么车?”刘京俊说,还是公司奖励的那辆车。

“那有司机了吧?”刘京俊笑着答道,“有司机包班来不及吃饭,许队就送他们去食堂;加班赶不上班车,他就送回家;取送维修零件时,他就开车去。其实,他没有司机,而他是我们的‘司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机媒体立场。机媒体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标注作者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