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人才教育服务平台,全国建设人才培训考评服务定点单位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400-004-5166
首页 > 机媒体 > 人物故事 > 正文
关注一下,不做行业的局外人
官方微信公众号

从菜鸟司机到华北第一吊,他靠的是人品还是技术?

吊车之家 / 2018-06-21
摘要:沈海滨,今年50岁,他是黄骅市黄骅镇沈庄人,他说话直来直去,不会“应景”,但认识他的人都给他挑大拇指。1995年,沈海滨干起吊装车生意,20多年摸爬滚打,成就“华北第一吊”的美誉。虽然事业有成,但在沈海滨看来,人生有许多期许。他说自己只想凭良心为大伙多做些事情。

640.webp (26).jpg

沈海滨,今年50岁,他是黄骅市黄骅镇沈庄人,他说话直来直去,不会“应景”,但认识他的人都给他挑大拇指。

1995年,沈海滨干起吊装车生意,20多年摸爬滚打,成就“华北第一吊”的美誉。虽然事业有成,但在沈海滨看来,人生有许多期许。他说自己只想凭良心为大伙多做些事情。

640.webp (27).jpg

苑立伟/摄影

都说商场如战场,一晃,沈海滨在商界摸爬滚打了30余年。

当初那个想多挣钱改变生活状况的青涩少年,如今执掌着华北地区实力最雄厚的吊装团队,格局和担当已今非昔比。不惑之年,他当选沈庄村村委会主任,大刀阔斧改造贸易城市场,改旧俗树新风,深得人心。

在外人眼里,他足以称得上是人生赢家。而他却从来没有为自己定义过成功人生的终极标准。30多年来,发生了很多蜕变,不变的有他对自己的要求:一年上一个新台阶;不变的还有他做人做事的方式:掺不得半点虚假。

人生,总有更高的期许

人生有很多事,走的都不是直线。

17岁那年,沈海滨初中毕业,当时的城关公社塑料厂是他踏上社会的第一站。他认真肯干,头脑灵活,不到一年就当上了车间主任。按说这样走下去会前景大好,沈海滨却不安分起来,他琢磨着:朝五晚九的生活,没啥意思。

640.webp (28).jpg

苑立伟/摄影

他想自己出来闯。

在那个观念保守的年代,家里说啥也不同意,可沈海滨就是有股谁也说不了的倔脾气。

别瞧是摸着石头过河,可他敢想敢干。

看好拉土方的活,他东奔西走,找了好几户亲戚,500元、1000元……东拼西凑了9000元,负债累累买了辆拖拉机。拖拉机是买回来了,可他心里却没了安生。当时拖拉机是稀罕物件,惦记的贼特多,他不放心。天热,他睡在拖拉机斗上,天冷,他一晚上起来好几回,就怕丢了。万事只怕有心人。人家拉土方开得顺溜,他不服,专找不好走的地形练技术……三年,他拉土方赚了2万元,第一年还了买车借的账,第二年盖了一栋四间大瓦房。

说不上什么大的人生梦想。他就是觉得人这一辈子得往前奔。三年后,他卖了拖拉机,买了一辆双排车,坐在能遮风挡雨的驾驶室里,听着红遍整个中国的《黄土高坡》,就赚了营生。从辽宁葫芦岛到江苏盐城,从山东东营到陕西靖边,长途运输,没黑没白,沈海滨不怕苦。只是他越来越走心,拉运输的双排车在车站出租区一辆挨一辆,你争我抢,而一旁的那辆吊车,吃着“独食”,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他的心又活了:养辆吊车,生意一定不难做。

当时已是拖家带口的沈海滨,在家人的眼里十分不靠谱,干一行换一行,太没常性。这个说,那个劝,可他有自己认准的理儿。1995年初,他进入吊装行业,四处筹钱打算买一台8吨吊车,说来也巧,黄骅市电力局正好有一台16吨的吊车出租,他二话没说,以每年6万元的租金,连租三年。

640.webp (29).jpg

说实话,沈海滨有信心,可没技术。看着这个庞然大物,他直挠头。他从外地请来师傅,那天下着大雪。沈海滨把所有的杆和钮,挨个贴上标签,一个一个试。一不小心,吊钩碰到地,几十米的卷扬绳缠了个乱七八糟,师傅一边修,一边无奈地嘬牙花子。刀子般的寒风吹在沈海滨的脸上,也打在他心上,裹着棉衣的他脑门上冒出了汗珠,开工没有回头箭,行不行都得行。第二天,他坐在操作舱内,茶不思饭不想,一呆就是一天,脑子里在无数遍预演操作手法。第三天,他迎来了吊装人生中的第一单生意。

新手上路,发生了不少有趣的段子:

他去给一栋楼房吊装加热管。升、降、摆,动作都没问题,就是不熟,动作慢。现场有位老司机当场感慨道:小兄弟,这车你能用十年。沈海滨一听窃喜,可老司机又补充道:就你这慢劲儿,十年绝对用不坏!

他去给建筑工地吊楼板,吊起来没问题,可力度掌握不好,几百斤的水泥楼板来回晃,吓得工人满楼跑。建筑方千叮咛万嘱咐他赶紧换个师傅来……

被人嫌弃、让人笑话,沈海滨体会到了巨大的压力。他横下一条心,起早贪黑反复练技术,在实践中摸索方法、总结经验。他常常为了第二天的一个吊装作业,把吊装方案翻来覆去在心中演练一宿。心里头琢磨,手跟着比划,像魔怔了一样。

就这样,别人半年才能独立作业的吊车操作技术,沈海滨仅用一个月就熟练了。

有人说,吊装生意就是一锤子买卖。可沈海滨实诚,他真心想给雇主把活干好,不虚要价格,他的生意之路越走越宽,不久便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半年后,他有了第一个徒弟,当起了二人组合的老板。1996年,他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团队——海滨吊装服务站,连续两年先后购进两台五成新的25吨吊车,有了创业初期的十余位员工。

曾经,单枪匹马,小县城里打转;如今,团队作战,五湖四海打拼,重重的责任落到心里。

事业,永远没有得意的顶峰

做企业难,把企业从小做大更难。

吊装行业是高危行业, 从事吊装行业20多年的沈海滨,接过的吊装任务不计其数,却无一失误,还屡屡创造出吊装行业的奇迹。沈海滨说,干这活和做人一样,掺不得假,要的是真功夫。

2008年至2009年,海滨吊装公司承揽了渤海新区中铁集团公司设备安装建设80%的吊装任务。其中,有一座长30米、宽30米,重300多吨的大型设备因施工工序安排问题,在吊装就位时犯了难。中铁公司请来了天津、北京的专家,打算将设备分体,预计需要40多天的工期。有人建议让沈海滨来试试。沈海滨看了现场,与专家们进行电脑演示、探讨吊装步骤与方案。画图纸、电脑模拟,几天下来都以失败而告终,就在束手无策时,他突然灵光闪现:吊车臂在吊起重物后应该有一定的弯度,电脑模拟时给忽略了,而这个弯度恰恰正是实际作业中决定性的“量”。

他带着最后一点希望再次模拟,成功了。他自信地与甲方签订了“吊装不成功赔偿对方300万元”的不平等合同,并用一天的时间完成了工程的一次吊装就位,为对方挽回1.38亿元的经济损失……

640.webp (30).jpg 

苑立伟/摄影

2011年,海滨吊装安装有限公司又干了件出彩的事。这年3月26日,公司的四辆吊车成功地将重120吨的沧州“铁狮子”稳妥地安放于狮城公园的大理石台座上,巨型“狮子王”昂首阔步的矫健身姿震撼全场,现场一片欢呼声。  

在这片欢呼声中,沈海滨作为吊装环节的总指挥,头戴一顶红色安全帽,身穿一身橘红色制服,缓缓地从大理石台旁的梯子上爬下来,那一刻他忘了要欢呼,只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歇一歇。一年,就为了这一刻,压力真的很大。

就在一年前,沧州市决定重新塑造一个气势雄伟的新铁狮,作为一个新地标放置于狮城显要位置。可这120吨的巨型铁狮的安全吊装和搬运成为摆在所有工程组织方和专家面前的难题。在与北京、天津等多家吊装公司联系后,对方均以铁狮子形状不规则、重量超过吊装车承受范围、操作难度过大等原因放弃了。

寻找吊装公司的工作陷入了困境。

就在网上寻找、实地打听等多途径寻找相关资质企业的过程中,专家组逐渐将视线转移到沧州地区吊装能力首屈一指的海滨吊装安装有限公司。专家们通过四处了解获知,海滨公司拥有几辆300吨和200吨的大吨位吊车,这些“重量级”设备不仅沧州难找第二家,在全省也属一流。

沈海滨有些犹豫。铁狮子重达120吨,形状不规则,中间空心,前重后轻、上重下轻,没有一个固定的着力点,如若找不准绳子与铁狮接触的几个着力点,很可能会在吊起后失衡扭断铁狮尾部或狮身上的莲花盆而失败;再者,铁狮子的吊运工序复杂、难度大,先是要把铁狮子从坑中提出、放倒、吊起放到大板车上,到达现场后翻转、再吊起就位。这一系列动作要万无一失、一气呵成。

这事风险大。可沈海滨想这是沧州人的事,作为河北省的吊装龙头,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下定决心:干!

沈海滨将自己的技术团队召集起来,画图纸,手拿模型一次次地演试,沈海滨多次登门拜访沧州工程指挥部的相关专家,一年的冥思苦想和实验探索,沈海滨最终和自己的团队研究出了一个科学合理的吊装方案:

方案中,动用4辆分别负重300吨、200吨和两台30吨的吊车,确定了五个经过精密测算的着力点,须4辆吊车的技术人员经过一系列默契配合才能最终成功。方案在沧州专家组协商会一经亮相,经严格论证和试操作后立即获得了现场专家的认可:“吊装方案科学、合理,具备可操作性,是我们制定出的若干个方案中最好的!”为了确保吊装万无一失,最大程度地保护铁狮任何细节不受破坏,就连绳具的材质甄选都费了一番心思。

方案确定了,接下来的工作顺风顺水。24日一天的时间,铁狮子被顺利地从位于泊头铸造地坑中吊装到运输车上。25日,经过几个小时的运输,铁狮子顺利抵达狮城公园广场。26日上午,雄壮的“狮子王”被最终成功地吊装、稳稳地安放于狮城公园广场前大理石台座上……

然而沈海滨仅仅收取了基本的吊装费,在签订协议前他就表态免去赔偿款10%的佣金,仅此一项就为公益事业贡献了100多万元。

4月10日,作为金牌合作客户,徐工集团开始在其所有销售公司同步播放沧州铁狮子吊装视频,“海滨吊装”蜚声国内外。“吊装大王沈海滨”,威名不胫而走。

20年来,像这样值得骄傲的吊装案例实在很多。而沈海滨却从不拿这些作为谈资,他认为苦练企业内功是大事。

他的每一个司机带出去的车辆设备由于价值不菲,堪称一座活动的楼房和一个独立的小企业。他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把企业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当做常抓不懈的大事,与时俱进。从“简单设备租赁”到“整体服务需求”,提供吊装规划、方案论证、方案编制、机械配备、吊装就位等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提高对特殊工程的研发能力……

一年又一年,公司有了长足的发展。可沈海滨从始至终在心里认定一个理儿:不能让跟着自己干的员工亏了。

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波及,吊装市场十分低迷。沈海滨没有裁减人员,而是带着员工走出家门寻找机遇,这一年,他派出三辆吊车,去陕西府谷县参与丹拉高速的修建,一去就是一年。对外出的员工,他亲自送走、迎回。再忙,他也隔三差五跑到千里之外去看望他们,他是真惦记。

上山干活,是头一回。一个年轻员工不知道下山要开启排气制动阀,车一个猛劲栽歪在了山路上,还好有惊无险。事情过去那么多年,沈海滨想起来依然心有余悸,他担心的不是自己的车,是员工的安危,他说幸亏人没事,要是有个万一,就毁了,这一辈子心里也不安顿。

近几年,沈海滨为全体70多名职工缴纳养老、工伤等保险,提高员工工资待遇,投资几十万元建立职工食堂、台球娱乐篮球娱乐场,逢年过节到有困难的职工家中慰问。

人心暖了,干劲足了,沈海滨所带领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海滨吊装在业界如今已是响当当的明星企业。继成为徐工集团金牌客户之后,15年公司又成为三一重工的金牌客户。10月30日,德国著名重工企业利勃海尔公司专门派出两名工程师到黄骅,与沈海滨洽谈设备引进事宜。

而沈海滨没有一丝成功的得意。对他而言,人生就如一次次地翻山越岭,哪有什么得意的顶峰,只需要踏踏实实地砥砺前行。

发展,不忘造福桑梓

沈海滨是个热心人,他十分关注社会公益。有人说,他有钱任性,可是很多事和钱一点关系都没有。

2011年,官庄乡6岁女孩秦鹤甄身患白血病,难以支付医药费,沈海滨听说后立即将1万元现金送到家属手中;2012年,黄骅中学成立60周年,他被邀请作为企业家代表参加庆典,他捐款2万元,体现一个优秀企业家尊师重教的风采;为黄骅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捐款,捐助黄骅市首支乡村少年足球俱乐部……

640.webp (31).jpg

沈海滨的“吊装大王”可不是浪博虚名,企业规模大、设备高端只是一个硬件,海滨吊装的专业化在业内是公认的。从附属设备、团队结构、方案设计、实战预演、操作备份等一系列环节,沈海滨都要求自己做行家里手,他手下这支队伍曾在区域多次事故救援中大显身手。2013年11月,黄骅市南排河镇前范村液化气站发生爆炸,沈海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派出公司救援队及时赶到现场配合消防救援,海滨公司的专业防爆设备和科学的现场处置方案令河北省相关部门领导大为赞叹,称“没想到黄骅还有这么专业的事故救援队伍”;2015年1月,黄骅港一辆拉土车和油罐车相撞发生爆炸,沈海滨派出救援队再次义无反顾地赶到现场……像这样大大小小的救援这些年不计其数。这样的救援绝大部分是义务服务,分文不取。

这些事儿,他没有一个完整的记载,他的理由特别简单,“能帮忙的咱就帮一下,有什么可说的、可记的。”

2011年,黄骅市成立吊装行业商会,沈海滨出任会长。他不以老大自居,把全市的 吊装能力整合起来抱团打天下,并把70吨以下的吊装生意全部让位于业内同行。

2012年3月,沈海滨以高票当选黄骅镇沈庄村村委会主任,并接管了沈庄村村办企业——贸易城市场。

沈海滨上任后,想给乡亲们做点好事儿,第一件事,他要改造贸易城市场。

贸易城市场是村管企业,一直采取村委会发包,缴纳最高承包费的单位和团体中标的管理模式。随着各个竞标单位和团体为获得市场承包权,逐年抬高承包费,贸易城市场因缺乏管理和收费过高,造成私搭乱建、乱停乱放等现象日益严重,消防治安隐患大,许多商户和客户流失,贸易城面临无以为继的局面。

他带领村两委班子调查摸排情况,听取商户意见建议,征集市民好点子、好办法,到京津市场管理先进地区学习先进经验,他决定让贸易城“活”起来。由村委会接管贸易城,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由市镇两级共同出资500余万元,在原蔬菜交易空地上新建四个蔬菜大棚和90间彩板房,市场内400多处违章建筑成为被拆除的对象。

一旦触及切身利益,矛盾自然而生。拆迁过程中,沈海滨陷入了各种局面,近门的亲戚因为他没给特殊照顾,成了陌路;有人写信举报他,有人打电话威胁他,更有人拎着猎枪在他家的大门口溜达……他觉得这对乡亲好,他不信邪能压正。他直接打开大门:谁想报复直接请进。

几个月的时间,他四处协调相关单位,做规划、搞测算、找工程队,争分夺秒推进工作,天天呆在工地,人都瘦了一圈,可贸易城换了新颜:修建排水3760米,清淤4600米,硬化场地6600平米、拆除临建438处、28300平米,清除乱立牌匾100多处,新增环卫工人10名、垃圾清运车及收集车7辆……

环境好了,人的精神面貌也得提升。他积极倡导群众移风易俗,厚养薄葬,节俭办事,成立了村级“红白理事会”,建立黄骅市首个村级“老年活动中心”,配齐了医疗保健器材、娱乐设施和体育设施;春节推行“春节团拜会”,民风、村风得到全面提升。

沈庄村民开始在他的生意之外对他挑起大拇指,这“点赞”发自每一个村民的心声。2014年换届选举,沈海滨以94%的支持率连任。

30多年,沈海滨一直保持着做人的纯粹。

直到现在他仍不懂得说话要“应景”,还是直来直去。“人活着就得往前奔,给大伙、给社会做点实实在在的好事。”这样他心里踏实,打心眼里高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文 黄骅报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机媒体立场。机媒体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标注作者和来源。